最近看到一篇关于阅读的文章中,提到了阅读等级的概念,之前在看<万万没想到: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>这本书时里面也提到过这个概念,只是叫法不一样,再联想我近几年的阅读情况,深有感触!

文章中将阅读分为舒适区、伸长区和恐惧区三个等级:

  • 舒适区内,阅读毫无难度的读物,处于心理舒适的状态,但进步缓慢。
  • 伸长区中,阅读有一定难度的读物,会感到一些不适,但理解力提升明显。
  • 恐惧区里,阅读难度过大,感到严重不适,几乎无法阅读。

让我记忆比较深刻的阅读体验是在大学期间,第一次阅读全英文的书籍。在亚马逊(当时是叫做卓越网)上买了一本<Head First HTML with CSS & XHTML>,书很大,页数也不少,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,这本书让我打开了英文阅读的大门。

我想这可能就是我的一次跳出舒适区的阅读吧,真要感谢当时的我,在那个浮躁的时期坚持把书看完了,如果当时半途而废,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?

若要无障碍的阅读英文资料,就需要在英语学习上面下足功夫!然而在这方面我却长期停留在了舒适区。毕业至今,感觉单词量没有明显的增加,中间也背过很多次单词,相关的书籍也买了不少,然而现在看来都是一时的激情罢了。

这篇文章的最后还提到另外一个舒适区:

  • 阅读速度的舒适区

这个在文章中被认为是最致命的舒适区,我也很确信这一点。目前的我大概就是处在这个区域中,在阅读中,没有做好计划,每次的阅读进度都是凭自己的心情。当看到一个重要的概念时,就会在心里产生这样的一个想法:”这个概念很重要,需要好好理解一下,那就停下来吧,等理解的差不多了再继续!”正如文章中所说,这就是在放任自己,拿质量比数量重要当挡箭牌。

最后用一句话来激励一下自己:

跳出舒适区,才能野蛮生长。